首页
资讯
每日阅读
生活
技术
随笔
申请链接
登录
搜索
【更换系统,WP再会】
【给我留言】
登录
搜索
ayou
中年互联网混子,现居苏州,曾经技术型宅男一个,
爱好吃,爱好睡,体制外,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头发短,见识短,伪Geek,毫无城府。
累计撰写
1514
篇文章
累计收到
16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首页
资讯
每日阅读
生活
技术
随笔
申请链接
登录
历史文章
2014-8-7
埃博拉:非洲死神的前世今生
今年3月份,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疫情在西非暴发,感染及死亡人数都达到历史最高。扎伊尔埃博拉病毒通过体液接触传播,中国民众当前无需对此感到恐慌。 2014年7月份以来,“埃博拉”这个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众面前。“埃博拉病毒”这种来自黑非洲的死神,似乎正展翅降临在人们的面前。至少在4月份,这场瘟疫已经在西非一些国家造成了数十人死亡。7月29日,领导塞拉利昂对抗有史以来最严重一次埃博拉疫情的医生舍克·汗(Sheik Umar Khan)感染埃博拉病毒逝世,引起世界性的哀悼。30日,有消息称,香港发现“埃博拉”疑似病例,尽管此时很快被正式排除,但依然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广泛恐慌。实际上,这一次来袭的扎伊尔亚型埃博拉病毒靠体液接触传播,传播途径易隔断,与此同时,各国都在加强监测与感染控制,中国民众无需对此过分恐慌。 来自岛国的死疫 1989年10月4日,美国弗尼吉亚州雷斯顿城的灵长类动物检疫中心接收了来自菲律宾马尼拉附近热带雨林的100只猴子。这些猴子将被用于药物和疫苗研究,但首先,它们会被隔离饲养,以保证身上没有危险的病原体。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些猴子带来了一场浩劫。 还没有进驻猴舍,就有两只猴子死了。 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实验动物出现少量死亡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工作人员按照标准程序将死掉的猴子尸体封装后放入冰柜冷冻,等待焚烧。其他的猴子则一只一笼,放进了猴舍。 但接下来,事情继续往让人不安的方向推进:又有29只猴子相继死亡,这距离它们来到美国还不到一个月。这可把猴舍管理员急坏了。猴子可不像小白鼠,它们获取不易,运输麻烦,还需专人精心的看护,每一只都价格不菲。 管理员赶忙找来专职兽医,穿上白大褂带上口罩走进出现死亡猴子的房间,一笼一笼地检查。通常情况下,猴子们会对闯入的人类伸出指头嗷嗷大叫,甚至挑衅般地对着他们撒尿。但有一些猴子完全没有神采,目光呆滞,精神萎靡,瘫坐在笼子里。兽医抓住一只流着鼻涕的猴子做了些简单的检查。 这只猴子发着高烧。 第二天一大早,发烧的猴子就死了。兽医剖开了它的肚子,发现脾脏肿大得惊人,肠子里也有淤血,经验丰富的兽医推测,这只猴子可能是感染了猴出血热病毒。这种病毒对猴子致死率很高,好在对人类没有什么威胁。 感染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猴子出现的出血表现。图片来源:Fileds virology, 6th edition, P944 这些科学家意识到了情况很严重,但他们没想到情况会严重到什么地步。 接下来一个星期内,又有11只猴子惨死。看到状况没有好转,兽医开始向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求援。死猴的脾脏样本被送往那里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进行检验——这种实验室是专门用来研究危险病原体的地方,按所研究病原体的危险程度不同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级最高。 研究人员将脾脏标本的研磨液接种在猴肾细胞上。结果,电子显微镜下的画面让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有些细胞被完全摧毁,细胞膜破碎,细胞器不成样子。破碎的细胞残骸上遍布着成千上万蠕虫一般的东西。 “这一定是一种丝状病毒!”书本上的知识快速在研究者的脑海中闪现:“迄今为止,丝状病毒一共只发现了两种,而这两种病毒都是最高生物安全级别的病原体!” 没人能够能想象,在距首都华盛顿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四级生物安全病毒,人们会有什么反应——这还是在一个安全等级不够的实验室中发现的,在研究过程中,甚至还有人用鼻子闻过样品。 样品被紧急送往四级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确认,研究人员使用了从三个感染丝状病毒的病人体内分离的血清来进行确认,这三个人分别感染了马尔堡病毒和两种不同亚型的埃博拉病毒,其中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两个人都已经死掉了。他们所用的检测方法基于抗体抗原反应,抗体和抗原就像钥匙和锁,特定的钥匙一般只能够打开对应的锁。 不幸的是,埃博拉病人的血清打开了这把神秘的“大锁”。 雷斯顿的猴子感染了埃博拉,这可让美国炸开了锅。这可是自埃博拉病毒被发现以来,首次在非洲之外的地区发现非实验室条件下的埃博拉病毒感染案例! 美军马上开动,封锁了整个猴舍的大楼,大开杀戒,所有的猴子无一幸免。整栋大楼被翻了个底朝天,消毒剂用了几吨,整个大楼几乎成了没有生物的世界。 美国人为何如此惊恐?埃博拉究竟有多么可怕? 这得从1976年的另一个故事说起。 非洲的快刀手 1976年8月的一天,扎伊尔(现刚果民主共和国)小城杨布库的医院里来了一位发着高烧的病人,名叫Mabalo,他在发病前去过一次扎伊尔北部地区。非洲当地的医院数量极为有限,医疗水平落后,医生也没几个,去那里的病人一般都只会被医生诊断为以下几种疾病:疟疾、疟疾或者疟疾。一旦诊断完成,病人就会排成长队,等待注射抗疟疾药。 每个护士面前都会放着几支注射器,三支用于注射抗疟疾药,剩下的用于注射诸如维生素之类的其他液体。每个护士一天下来要用这几支注射器给上百个病人注射药品,针头用钝了才会更换。这其实是种相当危险、应该被严格禁止的行为。有相当数量的人因共用不经充分消毒的针头而感染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各种疾病。但对于一些穷苦之地的人来说,有针打能治病总比什么都没有来得好。 但谁都没想到,杨布库医院里的这种危险行为居然这么快就让当地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这家医院为据点,可怕的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就血洗了周边50多个村庄。大部分病人的症状和Mabalo一样:有的病人发着高烧,有的身体僵硬,有的头痛欲裂,在地下打着滚。发病之后,病情会在几天内迅速恶化,稍晚期一些的病人开始浑身出血,鼻子、牙床、眼结膜处会往外渗血,有些人表面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出血,但内脏已经开始"溶解",严重的出血会引起低血压和休克,等待他们的将是死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扎伊尔北部国家苏丹在两个月后也暴发了同样的疫情。首先出现病例的是距离杨布库400英里远的N’zara,当地一个棉花厂的工人们接二连三地病倒,很短的时间内就有35名工人死亡,他们发病症状和杨布库的病人极为相似。 这两个地方的神秘疫病的暴发立刻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中心的重视,一批医生和科学家不顾疾病的威胁和旅途的危险,带着简陋的器械前往疫区调查这种新型的疾病。 埃博拉病毒电镜照片。图片来源:CDC/ Dr. Frederick A. Murphy 病原体很快就被确定了,这是一种新型病毒。研究者们用当地一条小河的名字将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后来科学家发现,扎伊尔和苏丹虽然在几乎同一时间同时暴发埃博拉病毒疫情,但两地的埃博拉病毒其实不甚相同,所以后来分别根据首发地点命名成不同亚型——扎伊尔型和苏丹型。这两种埃博拉病毒的致病力不一样。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几种埃博拉病毒。 但即使知道了这些,研究者和医生们依旧束手无策。1976年的疫情中,扎伊尔地区一共有318人感染,死了280个人,死亡率约88%;苏丹地区有284人感染, 151人死亡,死亡率大约为53%。 埃博拉家族 回到美国的那个故事上来。在短暂的惊恐之后,研究者迅速查出了病原体的底细。这是一种新的埃博拉病毒亚型,人们将其命名为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这个亚型同最凶狠的扎伊尔埃博拉有交叉抗体反应,但幸运的是,它对人类较为温和。所有与这些猴子有过接触的人(包括那位挺身试闻培养瓶的研究人员)经过隔离检查后,都被发现感染了这种病毒,但没有一个因感染而发病。 这种埃博拉病毒来自亚洲。在那批猴子的输出地附近,也发生了猴子大量死亡的事件,研究者在死猴身上分离出了同样的病毒。 后来科学家陆陆续续分离到其他两种埃博拉病毒,分别将其命名为塔伊森林型和本迪布焦型,同样是以首发地命名。 截至目前,一共有五种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在发现埃博拉病毒的30多年里,这种病毒一共感染了2387人,杀死了1590人,综合死亡率约为67%,而这只是官方记录在册的数据,由于非洲地区医疗卫生系统不完善,还有相当一部分案例没有被记录下来,据估计死亡人数在2000人以上(注:以上数据不包括今年西非疫情)。 不包括对人类不致病的雷斯顿型,在这30多年里官方一共记录了24次埃博拉疫情:塔伊森林型1次,只感染了一个人——她是一位前往科特迪瓦给黑猩猩治病的瑞士医生,最终幸运地活了下来;本迪布焦型暴发过2次,感染了206人,杀死了66人;剩下的21次都是由扎伊尔型和苏丹型造成的,这两型病毒杀死的人数占了埃博拉死亡总数的96%左右。导致今年西非空前规模埃博拉疫情暴发的正是扎伊尔型,它是最凶残的一种埃博拉,致死率可达60%-90%。 对于暂时不会对人类造成可怕伤害的雷斯顿埃博拉病毒,我们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它们是唯一一个能以空气传播的埃博拉亚型,但还好只限于猴子之间。2008年11底,菲律宾吕宋岛4家猪场检出雷斯顿埃博拉病毒,这是首次在家畜中发现埃博拉病毒。为此,中国农业部曾发文禁止直接或间接从菲律宾输入猪及其产品,已运抵口岸的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2012年,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称,他们在中国一些地区抓了843只蝙蝠,有32只检测到了雷斯顿病毒的踪迹,这是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案例。 还好不是人类被感染,还好是雷斯顿型。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的电镜图片。图片来源:CDC/ Cynthia Goldsmith 当习俗成为帮凶 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科学家已在黑猩猩和猴子等灵长类动物以及蝙蝠体内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并大致上判断出蝙蝠是埃博拉病毒自然条件下的储存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也基本被厘清,它们一般是通过直接接触途径在动物间、动物-人类间或者人类间传播。埃博拉病毒的结构组成甚至基因组序列也已经在科学家的掌握之中。 不过,这还是没有揭开这种病毒神秘的面纱。 埃博拉的神秘,很大程度在于暴发丝毫没有规律可循。非洲居民有捕猎黑猩猩、猴子和蝙蝠等野生动物当食物的习俗,科学家估计,如HIV等一些威胁人类的病原体就是通过这个途径从野生动物跳到人类身上的。但是,捕猎每天都有,埃博拉病毒疫情却没有连续发生。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疫情,接下来1977年和1979年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而自1980年开始,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丛林沉寂了15年,一直没有向人类发起进攻。直到1995年扎伊尔型卷土而来,一下子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杀死了254个人。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埃博拉病毒给了人类15年的休战期。 埃博拉病毒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这种传播途径较为“拙劣”,很容易阻断,远离传染源、带上手套和穿上防护服,就能大大减少被传染的可能。但非洲当地的殡葬习俗,无意中成了埃博拉的帮凶。 当地人在去世后,尸体必须经过亲人处理后才能下葬。1976年扎伊尔埃博拉首次暴发时的首位感染者Mabalo,死后成为这种疾病的指示病例(index case)。但他家人将其尸体带回家里,妻子、母亲和一些女性亲戚一起将他清洗并剖开,清除消化道里残留的食物和粪便,而在整个过程中,所有操作者没佩戴任何防护设备,连手套都没有。在Mabalo的尸体下葬后不久,参与葬礼的亲朋好友中有21名被埃博拉病毒感染,最终死掉了18个。 一位患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病人。图片来源:ebolaviruspictures.com 非洲当地居民对于传统习俗的把持,使得很多病原体有机会跳入人类社会,并且在人之间肆意扩散。同时,当地教育和科学普及的落后,加剧了村民对于医疗和卫生管理的不了解和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这使得原本严峻的疫情形势雪上加霜。在最近西非埃博拉暴发的关口上,竟然还发生了家属强行把病人带离医院的事情,还有一些村民守住村落入口,不让医生和卫生管理人员进入,严重阻碍了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疫苗开发形势严峻 传染病防控重要的一环是疫苗,埃博拉病毒目前还没有可用的预防性疫苗,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安全四级病原体,世界上拥有这种级别实验室的国家和地区本来就不多,所以开展研究的难度比较大,因此人们对于埃博拉了解得还不够深刻。常用的疫苗策略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策略在埃博拉病毒上都不适用,减毒活疫苗一旦出现病毒毒力回复,后果不堪设想,而灭活疫苗更是不可取,因为生产这种疫苗首先需要获得大量的埃博拉病毒,生产这么多病毒需要与四级生物安全同级别的工厂,而且培养这么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所幸,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拥有了强大的基因工程手段,科学家把埃博拉病毒表面的蛋白质替换到腺病毒或者水疱性口炎病毒的颗粒表面,这种重组后的病毒可以作为高安全性的疫苗给人使用。这样的疫苗已经在实验室中研制出来,接下来需要进行临床人体试验,以验证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这个程序非常烧钱,埃博拉疫区都是落后而贫穷的地区,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开展疫苗研究,而有能力的美国又没什么开发疫苗的动力。 埃博拉病毒发现的30多年里,只有2000来人因感染而死亡,而相比之下,艾滋病、结核、病毒性肝炎和流感杀死的人数要多得多。很多研究经费都投入到了这些更显而易见的杀手身上。美国有个专门研究埃博拉疫苗的科学家伤心地表示:“我非常讨厌谈论埃博拉疫苗多久能够做出来这个话题,因为它取决于美国政府给我们多少经费支持。”所以,留给决策者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埃博拉疫苗研发的必要性有多大?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埃博拉病毒会不会威胁到决策者自身。 日益膨胀的威胁 埃博拉病毒极少走出非洲。除非感染者带入,或者出现实验事故,不然这种疾病很难进入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不过,由于交通变得越来越发达,这样的威胁会越来越大。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为2-21天,也就是说一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可能最长三个星期都不会发病。然而,当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扩增到一定水平后就具有传染性了,一个不知道自己被感染的人,可能在十几个小时内坐飞机抵达地球的另一面,把病毒扩散出去。 前段时间,一名40岁的男子把埃博拉病毒从利比里亚带到了尼日利亚,他刚刚抵达尼日利亚就开始发烧和呕吐,紧接着被直接从机场带到医院隔离治疗。这是西非暴发埃博拉疫情以来尼日利亚首个感染者,可想而知,如果这个病例的发病时间推迟几天,他可能就已经在尼日利亚周游一圈了。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疫情扩散开来肯定更为惨烈。 埃博拉这样烈性病毒将一直与人类同在。就像最早一批前往非洲追踪埃博拉病毒的美国科学家约瑟夫-麦科明克所说:“也许在病毒的世界里,我们才是入侵者。”但既然战争已经开始,人类将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为了拯救。(编辑:花落成蚀,Calo) 此次在西非爆发疫情的是通过体液接触传播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面对严峻的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各国都将加强监测与感染控制,中国民众无需对此恐慌。 参考资料: Hans-Dieter Klenk, Marburg and Ebola Viruses, 1999 Richard Preston, The Hot Zone, 1995 Tara C. Smith, Ebola and Marburg Viruses. Second edition, 2011 The website o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he website of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Yuan J, Zhang Y, Li J, Zhang Y, Wang LF, Shi Z. Serological evidence of ebolavirus infection in bats, China. Virol J. 2012; 9:236 文章题图:ucsm.edu.pe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2014年-8月-7日
916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8-7
人类娘化之后开启了文明?睾酮水平下降导致人类文明诞生?
研究者在对古代和现代共1400枚人类头骨进行分析后发现,睾酮水平的降低与5万年前人类开始出现合作、复杂的交流以及现代文化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论文于8月1日发表在《当代人类学》(Current Anthropology)上。 美国犹他大学的生物学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罗伯特·斯里(Robert Cieri)表示:“人类是唯一能够与他人进行复杂的思想交流和相互合作的物种。对在欧亚、非洲和近东地区发现的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研究表明,这些特征是在大约5万年前相伴随出现的,它们有效地推动了复杂文化的发展。”他还补充道,智人,或者说现代人类的化石记录首次出现的时间是大约20万年前;但是人类发展出现代行为(modern behavior),比如制造具有象征性的人工制品和先进的工具,则是仅仅5万年前的事儿。斯里表示:“通过化石观察发现,在现代行为出现后,人类的面孔逐渐向着更加女性化的方向发展。年代较早的化石和较晚的化石在面部特征上的差异,与现代睾酮水平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之间的差异很相似。” 图片中对较原始的人(左)和较现代的人(右)的头骨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原始人的眉骨更加突出,脸的上半部分面积更大;而较现代的人面部轮廓更柔和,眉骨不突出。这些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睾酮水平的下降。图片来源:phys.org 他指出,在倭黑猩猩与黑猩猩族群中,较低的睾酮水平代表着更高的社交宽容度和合作意愿,在人类族群中则代表着较低的侵略性。斯里推测,人口密度提高可能会更有利于睾酮水平较低的人。因为人们必须更多地采取合作的方式来获取胜利,此时侵略性高的人将不再具有优势。斯里表示:“无论睾酮水平降低的原因是什么,其结果是人类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得以更好地从彼此那里学习知识,进行合作,这就加速了文化与科技创新,最终帮助现代人类在生存斗争中取得成功。” 此前,杜克大学的人类学家史蒂文·丘吉尔(Steven Churchill)曾指出,睾酮水平的降低导致人类祖先突出的眉骨消失,头部轮廓也变得更圆润。 杜克大学的动物认知研究专家布莱恩·黑尔(Brian Hare)和谭竞志(Jingzhi Tan)表示,这一结果与在其他动物中观察到的结果一致。例如之前在对西伯利亚狐进行的研究发现,在经过几代选育后,对人类更加信任和友善的动物,其外貌和行为也会更接近幼年个体(幼态延续)。(编辑:球藻怪) 文章题图:wmaccommunity.com 编译来源UTAH,Did Lower Testosterone Help Civilize Humanity?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2014年-8月-7日
1404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8-6
自酿葡萄酒,风险有几何?
近日,一则新闻报道称,来自湖南的张先生饮用自家酿造的葡萄酒而导致甲醇中毒入院[1],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自酿葡萄酒安全性的关注。葡萄酒中为什么会含有甲醇?自酿葡萄酒的风险又会有多大呢? 葡萄酒中为什么有甲醇? 与直觉相反的是,甲醇并不是葡萄汁发酵得到的,甲醇实际上来源于植物组织本身。对于葡萄果实来说,其细胞壁上含有大量的果胶,它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分子交联构成细胞组织的支撑结构。果胶的本质是半乳糖醛酸聚糖,其侧链可被酯化。在果胶酶存在的情况下,酯化的果胶就可以产生甲醇。甲醇的产生主要与葡萄的皮与籽部分有关,因此在连皮发酵的红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也会更高一点。 甲醇来源于植物组织,因此在酿造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不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工艺控制可以较好地限制甲醇的产生量。在大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中,为了提高出汁率以及方便澄清,会添加外源的果胶酶来分解果胶。这些外源的果胶水解酶本身并不导致甲醇的生成,从总体上来说就降低了酒中甲醇的含量[1]。对原料的筛选,以及对发酵条件的严格控制,都可以避免产生过多的甲醇。此外,在红葡萄酒的酿造中,适当减少连皮发酵的时间也可以降低酒中甲醇的含量。工业生产的葡萄酒中甲醇的含量约为60-150毫克/升,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的标准(Oeno 19/2004,葡萄酒中不同物质的最大检出值,国标规定与其相符),红葡萄酒与白/桃红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上限分别是400毫克/升和250毫克/升,甲醇含量低于此标准的葡萄酒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至于自酿葡萄酒,由于原料和酿造方式千差万别,因此很难断定其中的甲醇含量究竟会有多少。不过,相比工业生产,家庭自制确实存在更多甲醇超标的风险。一般来说,如果采用新鲜、质量好的葡萄酿酒,并且酿造方法得当,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并不至于超过上述限量标准。然而,当原料出现霉烂,或者在过热的条件下酿造时,就有可能出现甲醇超标的情况。由于家庭酿造缺乏检测条件,酒中的甲醇又不容易通过感官特征来分辨,因此自酿酒中即使甲醇含量过高也难以察觉,由此就有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自酿酒,小心杂菌污染 自酿葡萄酒在原料、酿造条件控制不佳时,确实可能带来种种安全风险。与甲醇超标相比,杂菌污染导致的有毒物质积累是更常出现的问题。 我们人类觉得可口美味的东西,微生物也同样喜欢。葡萄果实中大量的葡萄糖为酵母提供了适宜的营养来源,同时也为其他杂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在工业化生产中,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对杂菌进行抑制。通常,我们会通过添加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来对葡萄汁进行消毒处理。值得一提的是,葡萄表皮上的白霜里面虽然含有天然酵母,但在工业生产中并不使用这些天然酵母来进行发酵。这些天然酵母并不一定符合生产的要求,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味道,此外白霜上也会含有其他的杂菌,对酒产生污染。所以,在发酵之前会对葡萄汁进行杀菌处理。这一步由于添加了二氧化硫,其本身也使得葡萄细胞里面的果胶酶失活,进一步减少了甲醇的生成。灭菌后的葡萄汁被装入发酵罐中,并添加上人工培养的酿酒酵母。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杂菌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从而保证葡萄酒的安全。(关于葡萄酒中二氧化硫的使用,详情请阅读:葡萄酒中为何含有二氧化硫?) 但是,对于自酿葡萄酒来说,一般很难达到这样的卫生条件。自酿葡萄酒较少对容器或者葡萄汁本身进行消毒,杂菌容易残留。另外,相比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酿酒酵母,家庭酿酒所使用的酵母品种不一定能耐受较高浓度的酒精,因此最终得到的葡萄酒酒精度也可能不够高,不足以抑制杂菌生长,这也增加了成品酒变质的风险。另外,对于自酿葡萄酒来说,发酵容器的选择也是一个问题。在家制作发酵食品,最有效的预防杂菌污染的方法就是密封,然而葡萄酒在酿造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中途必须要打开容器进行放气处理,这也会导致杂菌进入到葡萄汁里面,增加安全风险。 在酒的品质和安全性方面,自酿葡萄酒其实都没有优势。自酿葡萄酒往往采用的都是鲜食葡萄,与专门的酿酒葡萄相比,它们的表皮多酚类物质比例并不高,酿成酒在风味上也会打折扣。此外,鲜食葡萄的糖分也难以达到酿酒葡萄的水平,为了达到一定的酒精度,就只能依靠额外添加糖。如果是为了追求“保健效果”,选择自制葡萄酒也不值得。葡萄酒本身的保健效果就缺乏足够证据支持,而且在使用鲜食葡萄制成的自酿酒中,可能对健康有益的抗氧化成分也会更少(更多阅读: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自酿葡萄酒要注意什么? 如果只是为了得到好喝的葡萄酒,自己在家制作并不算值得,还可能要承担更多的健康风险。不过,毕竟还是有不少人希望能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如果你确实想自己在家酿制葡萄酒,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挑选无破损、无霉变的原材料,尽量采用新鲜的葡萄。 操作过程保证卫生干净。尽量对容器和操作工具进行消毒。 发酵环境控温,不要将容器置于过热的地方(红葡萄酒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8-32℃,白葡萄酒发酵温度为20℃左右)。 当然,对健康而言,控制饮酒量也是非常重要的。(编辑:窗敲雨) 参考资料: [1]www.weibo.com/1314608344/Bg6DL3iG0#_rnd1406915848185[2]http://www.oiv.int/oiv/files/Bull_OIV_2004_juil_aout.pdf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2014年-8月-6日
653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8-6
【信息图】发光的生物,都有哪些?转
在黑暗中,总有一些生物会发出点点萤光。这些生物体内,存在着将化学能转化为特定波长的光能释放出来的不同机制。而不同的生物发光机制,在整个演化进程中已经独立出现过30次以上了。
2014年-8月-6日
1340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7-25
委内瑞拉军乐队演奏的义勇军进行曲问题出在哪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0MjA3NTA0.html 把现场吹的旋律抄下来了。。。。 可以自行对比与国歌正版五线谱的区别。 简单说说,第一句华丽丽大调变小调,后面错音连连,节奏放慢,旋律消失几秒钟后又似乎被随机捡起来。不知所措的其他乐队成员只能连续吹D。再过几秒钟,总算想起了“我们万众一心”那句(又大调变小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三句直接即兴改编了。第一小号就是个废物,一张口大调吹成小调,把整个队伍带的不好了。。。吓尿了队友。。。导致团灭。。被五杀。。。pentakill。。。。。
2014年-7月-25日
650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7-20
话说人为什么要接吻?
“在找到王子之前,你可能已经吻过无数只青蛙。”也许你对这老生常谈不以为然,但新的研究表明,这句话放在演化层面上讲,还是有些道理的——最近的两项研究表明,接吻也许是为了检验潜在伴侣质量而演化出的行为。 牛津大学的拉斐尔·乌洛达斯基(Rafael Wlodarski)指出:接吻几乎存在于世界上的所有文化环境之中。在包括印度教的吠陀和古埃及壁画在内的人类最古老的记录中,都有对接吻的描绘。乌洛达斯基说:“鉴于接吻这么常见,它也许是为了完成某种目的而形成的。”他在研究中发现,相较于男性,女性对恋爱关系更为挑剔,也更加注重恋爱初期的亲吻行为——接吻也许能够帮助她们淘汰掉不中用的对象。此外,接近排卵期的女性对接吻的重要性尤其敏感。 (文/Stephanie Pappas) 接吻的演化 为什么接吻那么重要?有三种假说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一些人相信接吻是为了对潜在伴侣进行评估,这种评估过程可能通过信息素或化学信号的传递完成。这些化学信号也许包含着对方的健康或免疫能力方面的信息。乌洛达斯基说:“也许接吻只是个借口,好让两个互有好感的人接近得能够闻到对方。”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化合物被确认为人类信息素。不过,的确有证据表明我们的气味中携带着信息。一项今年4月发表的研究就指出,女性更喜欢睾酮水平更高的男性所散发的气味。 另外两种理论分别认为接吻是为了让情侣保持亲密、或是为了增加性爱前的性唤起而演化出的行为。为了检验这些理论,乌洛达斯基和他的同事们召集了902位来自美国和英国的成年人,并就他们对接吻的态度进行了调查。这些受试者评价了接吻在恋爱关系的不同阶段中对他们的重要性。此外,大约一半的受试者也给出了他们与伴侣接吻的数量,并对他们对恋爱的满足程度给出了评价。 研究结果并不支持接吻有助于性爱的观点(即使人们可能经常抱着这种心态去接吻)。在短期的恋爱关系中,人们会把接吻看作做爱之前最重要的权利,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人们会从根本上把接吻当做性爱的准备运动。实际上,恋人们会将彼此间接吻的次数和质量与对情侣关系满足感密切联系起来——接吻得越多,他们就越感到幸福。而性爱的次数,其实与对恋爱关系的满足程度并不相关。 为何么么哒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接吻具有维系情侣感情的作用,能帮助恋人们表达爱意和承诺。然而,接吻似乎也能够起到评估恋爱关系的作用。 如果接吻是评估伴侣的手段,那么对最挑剔的人而言,接吻就应该具有最高的重要性。对女性而言,发生性行为意味着要冒怀孕、生孩子和把孩子拉扯大等一系列风险,因此她们在选择伴侣时往往比男性更加挑剔。乌洛达斯基发表在《性行为档案》(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和男性相比,接吻在女性眼中的重要性更高。女性也更倾向于认为最初的吻会改变她们对他人的吸引力。此外,认为自己具有吸引力的人(因此通常比较挑剔),也是对接吻最感兴趣的人。他们最可能觉得认为一个吻就能左右他们对吸引力的认知。 另一项研究则针对女性对接吻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如果接吻果真能够交流双方健康、繁殖力乃至基因相容性的等信息的话,能够怀孕的一方,也就是女性,理应会认为接吻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如果这段感情发展顺利的话,他们也许会生一个小宝宝。 研究者调查了84位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女性,要求她们给出自己的月经周期,并评价接吻行为在她们恋爱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在接受调查时,50位女性正处在黄体期,相对不容易受孕,34位则处在卵泡晚期,繁殖力处于峰值水平。 结果表明,处在卵泡晚期的女性比处在黄体期的女性更看重接吻在恋爱初期的意义。研究结果也许支持了这一观点:女性会下意识地为可能诞生的小宝宝寻找最佳的另一半基因。在问及接吻在之后的恋爱关系中的重要性,两组受试者的回答情况并无差异,这可能意味着接吻有着巩固感情的作用。 “在恋爱关系的不同阶段,接吻的作用是不一样。”乌洛达斯基说。 接下来,他准备将对接吻的研究深入到更神秘的层次。“我对研究人类之间的爱是什么非常感兴趣。”他说:“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对某个人如此着迷?”我们都在等答案揭晓的一天。 编译自:Stephanie Pappas. Kissing May Be Evolution's Matchmaker. LiveScience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2014年-7月-20日
488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7-15
今天观音日 愿大家一起喜乐平安啊!
观世音菩萨有三个生日。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 诞辰(农历二月十九),是她为人的生日,这天她成了三公主。 成道(农历六月十九), 是证得果位的日子 出家(农历九月十九),是出家的日子 纪念日中,妇女们结伴前往观音殿烧香,顶礼膜拜。《金陵岁时记》载:“善男信女于此三月茹素,日观音斋。”茹素即忌荤食素,俗称“观音素”。[1] 同时,纪念日当天,都会比其他时间更早开启寺院大门,迎接来寺进香祈福、纪念观音节日的信徒与广大佛教信众共同举行大型的观音菩萨纪念活动,弘扬佛教的基本理念。[2] 佛教认为人会不断的六道轮回,除非发心修佛,最终有成就了,才能获得解脱不再轮回。即使在修佛的过程中,也要轮回。 观音菩萨的纪念日,只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说法。观音菩萨在成就前经历了无数个诞辰、出家、成道日。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救度众生,倒驾慈航作菩萨。 正所谓: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弯弯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里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2014年-7月-15日
822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7-8
想买4K电视么?看看国内4K现状。
近日,第十届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大会在京举行。本次大会期间,多位业内人士谈了自己对家电产业特别是4K电视的看法以及走势分析,比如,4K电视要在国内普及仍有诸多难题。以下为主要观点归纳: 1、国内家电市场需求饱和,销量下滑成为大势,但具体到某一个品类还是有机会的。比如,4K电视的增势非常好。 2、平板电视市场萎缩很快,2014年上半年仅2000多万台,同比下降15.3%。在这个细分品类,很多企业未完成既定目标。很多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4K电视上来。 3、主流的家电厂商已经加入到4K大战当中。比如,三星曲面超高清电视HU9800,索尼,以及夏普、松下等。中国的创维、联想、乐视也在积极的推出4K电视。 4、未来预判:2014上半年4K超高清销量达到300万台,2014全年4K超高清电视销量将达到800万台。 5、4K爆发的另一个引爆点,是2014年巴西世界杯。在本次比赛上,实现了4K传输方式直播包括决赛在内的赛事,令4K电视产品成为消费市场关注的焦点. 6、国内4K普及的难点在于,国内还没有4K电视频道,碟片的清晰度大部分也只能达到全高清水平,此外,就是网络带宽的制约。 7、回到国内家庭这边来..一般电脑播放不动4K的片源,动辄200GB的4K电影对你的网络要求可不是一般大,目前大部分路由器只有100M的网卡接口。
2014年-7月-8日
1189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6-20
英雄联盟买完所有英雄需要花多少钱?AYOU告诉你。
最近在和几个朋友一起玩LOL,打了小半年时间反正就是感觉LOL英雄出的好多,4年了出了100多个英雄,就像前几天官方出的数据:可怜的提莫一年要死500多亿次,平均一天死1亿多次,尸体可以铺地球1500多圈。。。。 闲来无事我也做了个表格,统计了一下LOL买完全部英雄需要多少钱人民币,需要多少金币,大家也能通过这个表格计算出自己已经拥有了多少个英雄价值多少钱,再花多少钱或者金币可以把所有英雄买完。 好吧,我们得到的数字是3690人民币,519600金币。。。腾讯确实略黑。。。顺路说下我的英雄联盟ID:艾欧尼亚-非常摆,其他区的“非常摆”也是我的ID不过玩的较少,大家可以加我好友欢迎高手随我一起征战。。。 附EXCEL文件下载地址:http://www.kuaipan.cn/file/id_425901842073298.htm?source=1
2014年-6月-20日
1113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4-1-30
小彩旗在春晚上转了4个小时,怎么转圈比较不容易晕?
【这妹子要连续转4个小时……】从现在开始,直到零点钟声响起。小彩旗要连续转4个小时,待到零点钟声响起,她就会停止旋转与我们一起迎春接福啦!妹子太厉害了! “前庭是我们的平衡器官,位于耳朵深处。它的里面生长着很多小毛毛,在充满液体的空腔里,像水草一样在摇动。“水草”的下面通过神经连着大脑。我们头一动,这些“水草”就跟着晃,大脑就知道了。 “当我们快速地转圈圈时,“水草”被剧烈地甩向一边。但这个时候还不要紧,因为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感觉大致是相符的。而停下来以后,“水草”由于惯性继续拼命摇曳,大脑会误以为运动还没有停止。所以我们尽管身体一动不动,脑子里却觉得天旋地转。一直要等到“水草”稳定下来,眩晕感才会消失。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摔倒。因为大脑和前庭从我们学走路时起就在培养默契。前庭一旦感觉到身体要倒,大脑会下意识地去纠正。” 其实只要匀速运动就不会晕了,匀速转圈也行的……一般人转圈会晕是因为我们没受过训练、转不匀。转了一会儿突然停下来的话尤其晕。 作为旁证,我们去游乐场的转圈项目的时候,全速转的时候没事(机械转圈是匀速的),但是一旦停下来就晕得七荤八素…… 还有一个办法是闭眼。闭眼对于坐车比较管用。舞台表演的时候小彩旗好像没闭眼,但是她眼睛朝上看,这样也有用的。
2014年-1月-30日
947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