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每日阅读
生活
技术
随笔
申请链接
登录
搜索
【更换系统,WP再会】
【给我留言】
登录
搜索
ayou
中年互联网混子,现居苏州,曾经技术型宅男一个,
爱好吃,爱好睡,体制外,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头发短,见识短,伪Geek,毫无城府。
累计撰写
1625
篇文章
累计收到
13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首页
资讯
每日阅读
生活
技术
随笔
申请链接
登录
作者 【1】 的文章
2012-7-30
人的血型会改变吗?
所谓血型改变,也就是在两次以上的血型检测中出现不同结果,这里面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某一次检测结果有误或模糊不定,我在另一个回答中有详细说明:http://www.guokr.com/blog/245098/ ;另一种情况是确实有血型抗原的改变。 1、ABO血型的分子基础:A抗原、B抗原和H抗原 血型的判定取决于红细胞表面所携带的抗原,比如A型红细胞携带A抗原,B型红细胞携带B抗原,AB型红细胞携带两种抗原,O型红细胞上两种抗原皆无。 A抗原和B抗原来自红细胞表面的同一种糖链结构,也是它们的生成底物,称为H抗原(属于另外一个与ABO紧密相关的Hh血型系统,如前文提到的孟买型)。A抗原和B抗原的不同在于其末端的糖基不同,A基因编码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在H抗原上添加了一个N-乙酰氨基半乳糖,形成A抗原;B基因编码的半乳糖转移酶在H抗原上添加了一个半乳糖,形成B抗原。 2、 既然A抗原和B抗原在结构上如此相似,那么它们能互相转变吗? ABO血型是遗传决定的,但也存在获得性改变,这种改变非常罕见,而且是不规则的,通常是由于感染或肿瘤所致。 临床上有一些“获得性B”的病人,他们本来是A型,但在其红细胞上也发现了某种B抗原。其原因可能是获得了细菌中类似B抗原的糖脂类物质,也可能是来自细菌的去乙酰基酶将部分A抗原上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脱乙酰化成为半乳糖,也就是“变成”了B抗原。反过来,在体外用醋酸酐使“获得性B型红细胞”乙酰化,也可以使其恢复为正常A型红细胞。在体外可以用合适的外切糖苷酶移去A抗原与B抗原末段的糖基,使其变成H抗原,也就是使A型和B型红细胞变成了O型红细胞。 一般来说,可以认为获得性B只是病理状态下的一种暂时现象;目前尚未见“获得性A”的报道。 3、白血病会导致ABO血型的改变 1962年英国曾报道一例白血病病人,他的红细胞有26%是AB型,12%是A型,42%是B型,20%是O型。由于当时无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只能推测他在遗传上是AB型。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造血系统的恶性变产生在遗传与功能上呈异质性的血细胞,其红细胞膜上的A抗原和B抗原可显著减少,原因可能是白血病相关的原癌基因的变异影响到ABO基因所致。有时,ABH抗原的改变也会先于发病之前,而成为白血病的一种预兆。 4、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引起的ABO血型改变 某些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做骨髓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患者原有的造血系统就被“替换”。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匹配,而ABO血型是可以不合的。在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的血型就会向造血干细胞供体的血型转变,血型转变还可以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标志之一。 之所以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因素放在最后,因为这已经不是“血型的转变”,而是“血型的替换”了。 本文由 行走者 授权果壳网(guokr.com)发表,文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2年-7月-30日
1188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30
如何预测伦敦奥运会中国金牌数?
伦敦奥运会开幕,在这个本是体育界人士欢聚一堂的盛会里,经济学家也在凑热闹。比如美国科罗拉多学院教授 Dan Johnson 和达特茅斯大学教授 Andrew B Bernard 近些年来就一直乐衷于为奥运会各国代表团算上一卦。他们都发明了自己的预测公式,并且在悉尼、雅典、北京几届奥运会前都大试过身手。总体来说,预测结果是“八九不离十”,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吧。 奖牌数和什么因素有关 两位用来预测的公式说起来倒也简单,大概都是这个样子: 其中 y 是某个国家预计获得的奖牌数。 x 是各项影响获得奖牌的因素,相当于各个国家在各项上的得分。 a 是各项的权重,需要靠拟合历史各届奥运会的数据得到。影响各国夺取奥运奖牌的的因素,也就是 x i ,看起来很简单,包括: 人口: 假定擅长体育的牛人在世界人口中是平均分布的,那么人口多的国家摊到的体育天才也会相对多一些,这样奥运会奖牌人才的储备库就会比较大。 国家总的 GDP 和人均 GDP (或者人均收入): 虽然一个国家人口多,对于获得更多的奖牌来说是一个优势,但是现实中奥运会奖牌获得比例和各国人口数并不完全成正比,比如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一共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 43%,可是只获得了当年奥运会奖牌总数的6%。这两位经济学家都认为奥运会奖牌数和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很大关系,如果说人口多提供了比较大的天才宝库,把这些运动天才培养成为奖牌获得者需要不小的人力、物力、财力,富裕的国家可以更轻松地承担。 1996 年的时候这四国的GDP综合不到世界的5%,和奖牌总数的比例很接近。 主办国优势: 主办国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入账的奖牌数一定会明显增加。经济学家在预测奖牌的时候更进一步认为如果能成为主办国的邻居国家,或者某个国家在上一届奥运会或者未来几届奥运会里是主办国,在模型里也都会有额外加分。 气候: 可以把各国所处的地球纬度或者每月霜冻期的长短作为一个指标,在冬季运动会里,这一项指标会很有用。 国家体制: 如果其他方面的条件相似,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或者体育上实行举国体制的国家往往在奥运会上会有更好的成绩,此前苏联和东欧的国家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 各国特有系数: 除了以上这些共有的因素以外,各个国家还有一些自身特别的原因(比如特别擅长某一个奥运项目,这几块金牌旱涝保收,早早便收入囊中),使得金牌数总是超出正常值或者低于正常值,我们可以通过奥运会历史数据算出各国的这个“额外校正金牌数”(可以是负的,也可以是正的)。 经济学预测的各国伦敦奥运会金牌数 在确定了一系影响因素后,再根据历史上各届奥运会各国的奖牌数,计算出在决定奖牌数上,人口、GDP、主办国等因素到底各发挥了多大分量,调整各项的权重,使公式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尽量吻合。最后他们选择影响比较大的几个因素留下来,并且计算出最佳的a系数,这样就得到了最终的预测公式。只要把下一届奥运会举办的时候各个国家相应的数据代入公式中,计算出的结果就是各国获得奖牌数和金牌数的预测值。 经过尝试以后,Johnson 最后用了一个简单一点的公式来预测今年奥运会金牌数,主要只包括了人口、人均收入和主办国三个因素: 其中, T 是各国现有奖牌数, I 是人均收入, P 是各国人口数。H是东道主加成,E则是国家体制得分。在公式里,人口和人均收入是主要因素。另外可以看到,作为主办国,英国可以多获得多达 10 块金牌的额外加成,中国因为上一届是举办国,也有 2.78 块的“照顾加分”。 Johnson用自己的公式预测了伦敦奥运会的奖牌榜 以及金牌榜 当然,预测的自然不只有经济学家,体育界人士也有自己的预测。荷兰体育数据公司 Infostrada 没有考虑上述的 GDP 等因素,而是对奥运会每个项目的金牌一块一块地数。他们根据每个项目的知名运动员在最近一段时间的比赛成绩进行排名,预测谁会是金银铜牌得主,最后把各个国家的金牌数加起来得到奖牌榜。这相当于在电脑上开了一场虚拟奥运会。 有趣的是,尽管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队在金牌榜上遥遥领先,比美国队多了整整15块金牌,经济学家和体育学家却一致地预测中国会在本届金牌榜上是第二位,辉煌不会再现。在奖牌总数上,体育公司则比 Johnson 教授更看好中国队,他们预测中国会是奖牌总数第一名(这个目标中国队还从未实现过,即便 08 年还是东道主时)。 从过往几届奥运会的经验来看,经济学家们奖牌榜预测既有神准的时候,也有让人大跌眼镜的时候,比如 2008 年奥运会的时候他就成功预测出中国金牌数第一,美国奖牌数第一,不过中国的奖牌总数比 Johnson 的预估还多出了十多枚。但无论如何,从一个外行人的角度,用一个超简单公式能给出八九不离十的结果还是很给力的。至于今年的榜单是否靠谱,经济学家和体育专家谁更靠谱,等到 8 月奥运闭幕之时就能见分晓了。 文章中提到Bernard教授,作者发邮件询问过,他今年准备退休,不再玩奖牌预测了。 参考资料: [1] Olympic Games Predicted Medal Tables [2] WHO WINS THE OLYMPIC GAMES: ECONOMIC RESOURCES AND MEDAL TOTALS [3] Infostrada数据公司的预测结果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2012年-7月-30日
281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8
从ChinaJoy到经济学:人人都爱小短裙
去ChinaJoy看什么?答:看各大游戏公司发布的最新游戏啊。好吧,说说的。谁不是冲着短裙姑娘去的!其实,这是个光明正大、理直气壮的事,要知道就连经济学家,也对短裙充满兴趣。 ChinaJoy 火热进行中,无数一年不出家门的宅男们扛着“长枪大炮”,向着短裙姑娘们就冲过去了。关于裙子,林语堂曾有过一句名言:“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迷人”。事实上,除了宅男们和林语堂,经济学家也同样关注姑娘们裙子的长度。 裙子越短经济越好? 在经济学领域,有个概念叫“裙摆指数”,它最早在 1926 年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George Taylor)提出,泰勒认为每年夏季流行的裙子长度是反映经济发展的一项指标,裙长会和股票指数或者经济 GDP 数值同时上下波动。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女性裙子的长度就会缩短、迷你裙大放异彩,而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女性们则会穿起拖地的长裙。 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凭感觉看,这个定律很多时候是成立的,比如 1929 年美国经济危机大萧条,最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全球经济发展高峰期时,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觉得是繁荣的经济让大家产生了乐观的情绪,着装上因此也变得开放了;而经济不景气则会让大家忧心忡忡,在着装上也变得很拘谨。但也有人认为是反过来的,大家先有了乐观的情绪,靓丽的短裙流行起来,在大家乐观氛围的推动下,经济快速的发展起来,裙子影响了经济,而不是经济影响了裙子。 基于数据的结论 本届ChinaJoy上的短裙姑娘们 不过要是较真的话,只限于“感觉”肯定不够。最近荷兰鹿特丹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就根据数据检验了“裙摆指数”是否属实。 两位经济学家首先找来了巴黎拥有百年历史的时尚杂志《L'OFFICIEL》,把杂志上面每个月介绍的最时尚的裙子款式作为世界最流行的裙子长度的风向标。他们把裙子长度分成 5 个级别:1分:迷你裙 2分:芭蕾舞演员那样在膝盖以上的裙子长度 3分:在膝盖以下的裙子长度 4分:裙摆到了脚踝的长裙 5分:晚装礼服一样的拖地长裙 下图是据此计算得到的,从 1921 年到 2009 年最流行裙子的平均长度分数。 1921年—2009年世纪最流行的裙子长度变化趋势 总的来看,随着历史的发展裙子长度越来越短(这是过去为什么没有 ChinaJoy 的原因吗)。同时,裙长也是在上下波动的。 在知道了裙子长度的大致情况后,经济学家们还需要再找一个简单有效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美国的经济一直处在上下波动之中,繁荣期和衰退期交替而来,形成了一个经济周期,而美国是世界的经济中心,也代表了世界整体的经济形势。于是他们选择了“美国每年的所有月份里有百分之多少的月份处于衰退期”来衡量世界经济发展好坏, 1 代表经济最差, 0 代表经济最好。 1921年—2009年美国经济的上下波动 如果单单看这两条曲线,似乎不太容易一眼看出端倪。两位经济学家使用了拟合公式来计算两个曲线的数据之间的联系: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他们发现,当把经济指数(NBER index)调整到滞后 3 年的情况下,两条曲线可以最大程度的相关联。 也就是说,裙子的长度和经济形势可能确实是有联系的,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裙子长度短,经济差的时候裙子长度长,当然这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只是有明显的正相关。并且,经济发展情况反映的不是当时的裙子长短,而是在 3 年之后才会显现,裙子的长度和未来的经济情况则没有什么联系。 另外,这个研究结果也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 2009 年世界经济危机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可是全球各地还是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超短裙流行风潮,这可以看作是经济危机发生前的 2006 年、 2007 年经济繁荣期慢半拍的“滞后反应”。 当然,这项研究也只是基于这两位经济学家手头搜集到的数据作出的结论,如果选用其他的数据来衡量裙长和经济发展情况,结果或许有些差别。 比如有人发现在韩国,情况和西方国家正好相反,经济越不景气的时候,“美丽冻人”的迷你裙反而越流行。其中原因多半是,经济越差的时候,韩国的年轻女性越想通过超短裙来凸现自己,使自己看起来不是很寒酸。 至于“裙子长度定律”在中国是否成立,又是另外一回事,目前还没人专门研究过。有志于此的同学们,可以开始收集数据了。 参考资料: [1] The hemline and the economy: is there any match? [2] 经济危机时 韩国社会流行迷你裙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2012年-7月-28日
879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7
关于格陵兰冰川97%融化。
今天看到这个消息: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25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发布了格陵兰岛的卫星照片,照片上的融冰情况让科学家目瞪口呆。据报道,格陵兰岛原先覆盖的冰雪在本周内几乎全部融化,这被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称为“史无前例”。据科学家介绍,一般在夏季,格陵兰岛上的冰雪会融化一半。http://world.huanqiu.com/well_read/2012-07/2948998.html冰川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化? 其实这个新闻的翻译有误。实际上,是格陵兰的97%冰盖表面都发生了融化现象,不是整个冰盖融化殆尽。即便如此也依然是件重要的事情……格陵兰中部有一个观测站叫做Summit Station,距海平面将近3公里,是最高的地方之一,这里也发生了融化。根据冰芯推算,上一次这里发生融化是1889年,而这里平均150年融化一次。单从这个数据来看,这次融化有可能还不是太大的异常。但是我个人认为,即便如此,冰芯只能推算一个点的融化历史,我们不知道1889年那一次是不是几乎全部表面都开始融化,也不知道那一次的进度是不是和这次一样快(4天内融化面积从40%增加到97%)。因此,不可等闲视之。———————— 这张图片中,浅灰色是无冰,深红色是有冰、表面确定开始融化,浅红色是很可能开始融化,白色是未开始融化。左图是7月8日的情况(40%,尚属正常),右图是7月12日的情况。往年夏天格陵兰的冰盖只有大概一半会在表面出现解冻和融化现象,但是这次在7月8日的融化面积就占了40%,仅仅4天之后的7月12日就达到了97%……这个速度十分可怕。NASA实验室的分析员Son Nghiem上周在处理数据时发现了这一现象。他表示初看时简直不敢相信这个结果,怀疑是测量错误。目前来看,这次大规模融化和一股强烈的暖空气脊——“热穹”(heat dome)——相关联。自从五月底以来,格陵兰遭遇了一系列这样的暖空气脊,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强。本次融化的可能祸首于7月8日初抵格陵兰,11日覆盖格陵兰并停留,16日开始消散。此外,北格陵兰的冰川Petermann Glacier 前不久刚刚发生一次大断裂,与这次融化的联系未知。资料来源:NASA官网 http://science.nasa.gov/science-news/science-at-nasa/2012/24jul_greenland/——更新:据CBC新闻的报道所言,NASA科学家Tom Wagner说,暖穹退去之后,现在冰盖已经有重新冻结的迹象了。(所以……大概可以理解为没有短期严重后果?)Wagnar表示现在还不能判断这是一次自然的融化还是人为干扰所致,但是他们确实知道,因为气候变化,格陵兰冰盖已经变薄了。http://www.cbc.ca/news/world/story/2012/07/24/sci-greenland-melting.html
2012年-7月-27日
1315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6
艾滋病已经不是绝症-终结艾滋病:挑战和应战
7月23日的全体大会,可称之为“总结成绩,展望未来”。上午的议程中,有两位演讲嘉宾的发言赢得了最多掌声,他们分别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富奇(Anthony S. Fauci)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富奇教授的发言,题为“终结艾滋病流行:从科学进步到公共卫生实践”。他高度评价了过去几年来一系列新药物、新治疗策略对抗病毒治疗的巨大推动作用,正是在科学研究不断进步的支持下,已经十分成功的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又有了大幅度提升。 新近发表的研究数据表明,只要能够得到恰当的治疗和良好的长期管理服务,HIV感染后的寿命预期几乎已经达到和未感染者相当的水平。换句话说,如果某人在25岁左右感染,他/她的寿命预期可以达到50年以上,而这与一般人群几乎已经没有差别。此外,新近发表的科学研究也绽露出治愈艾滋病的曙光:虽然距离临床广泛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功能性治愈”的概念(功能性治愈,病毒RNA<50拷贝且不使用抗病毒治疗也能获得长期健康)已经在一些患者中得到实现。Truvada用于高危群体的“预防性治疗”方法,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不过,如何将这些科学上可行的手段扩展到人群规模上,并保证其效果,依然是巨大的挑战。达致人群规模的成功,更加需要政治承诺、资金投入,以及更重要的,在人群规模上的公共卫生管理策略的大规模创新。希拉里.克林顿出场时,一如既往的引起了全场骚动,大部分代表起立鼓掌致敬。不过,也有大队的抗议者拉着横幅冲进会场,绕场一周以示抗议。其实,任何一次大型艾滋病国际性会议,抗议都是必有内容。原因倒也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影响深远和广泛的社会议题,任何一种针对艾滋病的政策都一定是有人喜欢有人怒。大家掐来掐去的,只要说得有道理,大多数时候倒也能求得一种妥协方案。这位著名的女政治家一向以在艾滋病、妇女和性少数群体上的开放态度而受人称道。她历数了奥巴马政府在这届任期中在艾滋病研究、公共政策上所取得的成绩,并且承诺将继续增加资源和人力投入。不过,这些承诺是否能够落到实处,也还要看今年11月美国大选的结果奥巴马总统是否能够获得连任。江华 医学博士周舜泰 医学博士美国华盛顿特别报道
2012年-7月-26日
463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5
为提前下班追女友 美军雇员点燃核潜艇损失4E美刀
综合美联社和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7月24日消息,美国海军一名患焦虑症平民雇员为了及早下班,情急之下点燃一艘核潜艇,造成4亿美元(约合25.31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24岁的凯西·詹姆斯涉嫌分别于今年5月23日和6月16日,点燃在缅因州朴茨茅斯造船厂内维修的美国海军"迈阿密"号攻击核潜艇,他被控两项纵火罪名,或面临终生监禁。 今年5月美军迈阿密号核潜艇在船坞维修时起火。 詹姆斯在7月20日接受测谎仪测试后承认自己于5月23日首次纵火的事实,他告诉调查人员称,当时只是急着想早点下班。 据了解,这场持续近10个小时的大火虽然没有引发核泄漏,但导致靠近艇艏的指挥中心、武器舱和水兵居住区严重受损,造成损失估计4亿美元(约合25.31亿元人民币),不排除该艇就此报废的可能。 詹姆斯此前在上周三(7月18日)一次谈话中也承认自己于6月16日纵火的事实,当时他点燃了承托"迈阿密"号攻击核潜艇的托架,没造成多少损失。詹姆斯描述自己作案动机称,收到前女友的短信,知道她开始和另外一名男子交往,于是急着想走。他拿出一些酒精擦拭棉球,放在潜艇周围,并将这些棉球点燃。 据悉,詹姆斯是一名油漆和喷砂工人,患有焦虑症,作案期间正服用抗焦虑、抑郁、失眠和过敏等4种药物。原文地址: http://iphone.myzaker.com/l.php?l=500e763777cd62664a000015 来自ZAKER: http://www.myzaker.com Sent from my iPad
2012年-7月-25日
1211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4
摩天大楼上掉下的硬币会砸死人吗?
如果天上掉个馅饼,除了是福气来了,还可能是死神来了。掉馅饼不常有,高楼上掉下个硬币的事倒是常有,你可曾担心过有一天就这样莫名其妙被一枚硬币谋杀了? 长久以来,许多人都认为从摩天大楼上掉下来的硬币如果砸到人身上会要了他的命。他们的理由就是自由落体定律: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的物体一直在加速,只要下落距离足够长,硬币总会达到使人致死的速度。然而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空气阻力可以救命 其实答案是……卖个关子在这里先不说。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中,我们需要考虑平时做题目从不考虑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通常的低速情况下,空气阻力自然是可以如计算高中物理题一般忽略不计;然而在高速运动的情况下,例如研究摩天大楼上掉下来的高速下落的硬币、或者是从特别高的地方跳下来企图获得极高的速度穿越时(没错,我在说《黑衣人3》),空气阻力则不可忽略,他们甚至会大到成为决定最终运动状态的关键因素。 在高速情况下的空气阻力的公式如下: 其中 ρ 为空气的密度; C d 为阻力系数,它非常依赖于物体的形状; A 为物体的横截面积, v 是物体相对于空气的速度。 从空气阻力的表达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速度越大,空气阻力也就越大。然而空气阻力也不会无限制地增大,当空气阻力大到与重力 G = mg 相等时,物体的受力就平衡了。于是此时物体不再有加速度,将稳定地以这个速度匀速下落,这时的速度被称为收尾速度 v 0 ,它的大小可以通过 F d = G 求得: 这种由空气阻力与重力平衡的匀速下落实际上非常常见:通常的雨滴,下落到地面上的时候,都是匀速的。而雨点越小雨滴飘落得越慢这一生活经验,也正可以由上式中 v 0 与 m 的 1/2 次方成正比得到解释。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上来,硬币最后的收尾速度是否会对人体造成足以致命的伤害?让我们代入硬币的具体数据来计算一下。以 1 元硬币为例:它的质量约为 6.3g,直径 d 约为 25 毫米,厚度 h 约为 2 毫米。通常温度压强下的空气密度 ρ 为 1.2 kg/ m 3 ,我们设它是恒定的。阻力系数Cd在硬币的圆面水平下落时为 1.15(见参考文献[3]),而在硬币的圆面竖直下落时没有确切的数据可以查询,但是也约为 1。代入这些具体数值就可以分别计算硬币的圆面水平和竖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作为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得到结果: 也就是说不论硬币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最终的速度也不会超过 45.4 m/s。真实情况下,硬币下落时会在空中翻滚,因此可以认为真实情况下硬币的收尾速度是介于以上面两种情况之间的。 极限速度不是致命速度 让我们来考虑最极限的情况,最大的收尾速度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致命?为此我们需要估算一下这么大的速度的硬币砸到人身上时,人所受的力及压强。用动量定理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估计: 一般而言,硬币与人体皮肤作用的时间为 10ms 量级(详见参考文献 [1] ),因此 F ≈2 9N。如果假设硬币与人体皮肤作用的面积为硬币厚度 h 的平方那么大,即 4 mm 2 ,则人体受到的压强为 P ≈ 7.2MPa。 这么大的压强会不会死人呢?按照参考文献 [1] 中的说法,人体皮肤所能承受的压强为 P = 20.89±4.11MPa,高空坠落的硬币产生的压强比这一极限压强还是小很多的。由此看来,高处落下的硬币基本是不会致命的啦! 事实上,美国的一位物理教授 Louis Bloomfield 还曾经做过实验来证明高空落下的硬币并不那么可怕。他在一个氦气球中安装了一个硬币发射器,然后将这个气球升到数百英尺的高处( 100 英尺约等于 30 米),按下遥控装置让发射器每次放下一枚硬币,然后 Bloomfield 教授试着伸手去接,由于他自己运动神经比较菜(教授自己的说法),他一枚硬币也没接住,反而被砸到了下巴,“就像被一个小虫咬了一口的感觉”。 最后他总结到,虽然摩天大楼高达几百米,但硬币的收尾速度终究有限,高处掉下来的硬币,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当然高处掉落的硬币也有可能砸到敏感部位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受伤。他同时指出,如果高空落下一支流线型的小物体,比如头朝下的圆珠笔,那被击中的人可就惨了,应该跟“膝盖中了一箭”差不多。不过想让圆珠笔头冲下竖直落下并不容易,通常圆珠笔都是会翻滚的(不过还是很危险)。所以,行走在都市中摩天大楼中间,我们不必担心偶然落下的一枚硬币击穿头颅“带走”了自己。 即便如此依然不建议大家站在大厦楼顶随手扔东西。 扩展阅读: 超级英雄物理学:能徒手接住坠楼者吗? 参考文献: [1] J. Coxon, J. Barker, and T. Conlon. A4_6 the penny drops. Physics Special Topics, 9(1), 2011. [2] Wikipedia contributors. Drag (physics), May 2012. Page Version ID: 493661911. [3] Wikipedia contributors. Drag coefficient, May 2012. Page Version ID: 494695066. [4] Wikipedia contributors. Parasitic drag, May 2012. Page Version ID: 491152805. [5] True or false: Plummeting pennies kill?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2012年-7月-24日
877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3
卫生巾,如果测,请"深"测
卫生巾是姑娘们最熟悉不过的必备生活用品之一,了解卫生巾便成了Geek男修炼成为“新好男人”的必修课。想知道卫生巾是通过怎样的测试技术得到更快升级、更符合我们实际需求的吗?果壳小分队带你到护舒宝研发测试中心一探究竟。 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大楼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妇女之友”——卫生巾,果壳编辑小分队前往护舒宝研发测试中心一探究竟。揭秘那些年,我们一直觉得很神秘的卫生巾背后的细节技术和卫生巾测试中的科技。 护舒宝研发测试中心在位于顺义的北京宝洁技术有限公司大楼内。大楼非常气派,办公环境井然有序(此处略去景观描写数百字)……测试实验室参观要求,当然很严格,需佩戴防护眼镜、穿实验服,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子。面对起初连卫生巾如何撕开都找不到头绪的Geek编辑,保洁女性护理研发中心研发高级经理Rebecca还是以十二分的热情,为我们演示和讲解,那些不为大众,特别是男性熟知的卫生巾细节。 吸收的可不是蓝墨水 我们常常会在卫生巾广告中看到测试吸收量时用的蓝色液体,你知道那液体是什么吗?蓝墨水?专业一点,经过染色的蓝色液体?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要知道墨水和女性经血的构成和粘稠度有着较大的差别,用普通的染色液体测试可是相当得不严谨。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体经血中的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脂肪、各种粘膜组织以及一定的盐。而在研发测试中心测试用的蓝色液体也需要模拟这些成份进行配置,替代原料包括水、NaCl、NaHCO3、甘油和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色素。当然这些原料的比例也有精确的标准,其中,NaCl 10g/L,NaHCO3 4g/L,模拟的是经血中的盐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 15g/L,主要模拟的是蛋白质以及粘膜组织的粘度;甘油 80g/L,模拟脂类。这样配制出来的蓝色液体才最接近人体经血的构成和粘度,用这种“人工经血”测试卫生巾的吸收量才更加严谨、科学。(附我们立志要做新世纪好男人的大胡子AI学习视频) 掐秒表测速度OUT了 姑娘们都知道,好的卫生巾光吸得多还不够,吸收速度也是衡量卫生巾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测试吸收速度,人手工掐秒表什么的真的太OUT太不够精准了,研发测试中心的实验室里有新时代的“高科技”。将液体注入后,测速仪器就会自动开始计时;当液体全部被底部的卫生巾吸收,仪器中没有液体就会自动断电,计时结束。想要人为作假?不可能! 终极秘密武器——“女王Menny” 研发测试中心里最吸引眼球的仪器还属“女王Menny”。它的造型模拟了女性的下半身身体结构,还穿着很fashion的格子半身裙。实验人员可以通过导管往其体内灌注人工经血,同时“女王Menny”就会模仿人走路时的腿部运动方式,以便测试卫生巾的吸收量、吸收速度、抗摩擦能力以及是否会侧漏等多项指标。这才算得上真正的“情景模拟测试”,比单纯的瓶瓶罐罐严谨得多。 《国产凌凌漆》里有句名言:“就算是一条内裤、一张卫生纸也有它的用处。”而生活中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也有包含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科技,如果一定要总结参观护舒宝研发测试中心的收获,我们深入拍摄的这段视频可以很好的说明…… 本文由Coco远授权果壳网(guokr.com)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2年-7月-23日
569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3
10年...
您与VIP邮箱已相伴走过10年......
2012年-7月-23日
1426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2-7-23
星云素[nebulium]-不曾存在过的禁忌元素
你听说过“星云素”(nebulium )吗?它是一种发现于1864年的元素,当年差点把元素周期表搞爆,因为把它搁在哪儿都不搭调!这就对了——因为你得知道,这个大家都曾经以为与大型星云的形成有关的元素根本不曾存在过。下面要讲述的,便是宇宙如何捏造出一个元素的奇特故事。十九世纪中期,人们不断找到利用光来揭示宇宙秘密的新鲜而难以置信的手段,当时最重要的一个方法便是使用分光镜。分光镜是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设备,其核心是一段薄膜或者一枚棱镜,可以将构成光线的基本波长一一分解出来。每一种元素吸收以及发射的波长谱线都是固定的。比如当钠被加热时会发出特定的橙黄色光,科学家可以凭借这种光来识别它。这是寻找新元素的主要方法之一。分光镜的使用也是了解太空中恒星或炽热气体成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将来自它们的光线分解成谱线,每一组谱线都能够告诉我们那些恒星是由什么构成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初威廉•哈金斯爵士(Sir William Huggins)盯着一个星云的光谱,在4959至5007埃格斯特朗区间发现了一组明亮谱线时,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两条绿线无法与任何已知元素关联起来。由于没有更好的解释,他便将它们归于一种新的元素,并称之为星云素。很快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我们如今没听说过这么个元素?因为年复一年,星云素一直没能在元素周期表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没人会当真以为周期表有问题,然而这种谱线却接连出现在一个又一个星云的光谱中。到了1869年,星云素的地位既得到了巩固又遭受了削弱。当时皮埃尔•让森(Pierre Jules César Janssen)透过一台分光镜观察太阳,发现了另外一些清晰的谱线。这些谱线暗示着一种奇怪却分布异常广泛的元素的存在。之前在地球上并未发现过这种元素。以古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Helios)命名的氦(helium)成了第一种首先在太空中而非地球上被发现的元素。与星云素不同的是,氦在元素周期表里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安身立命之所。这一谜团持续到了下一个世纪。各处的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种在三分之一的星云中都有分布的元素究竟是什么。终于到了1927年,埃拉•鲍文(Ira Bowen)解决了这一难题。那个神秘的元素,用另一位天文学家的话讲,“随风而逝”了。这话倒是可以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因为它就是氧。这种有着奇怪谱线的氧不过是在发射一种——同样可以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只应天上有”的光,因为它那种状态在地球上是绝不会存在的。电离态的氧对于周遭的任何东西而言都是一位手非常粘的掠夺者。被夺去一个电子之后,它就开始伸手抓取任何有一个电子可以分享,又能被它抓到的东西。而星云中的氧是被双倍电离的。一颗原子中的一个电子受到激发时通常会发光,因为原子吸收了能量,然后又跌回了其原先的状态。星云能够提供这些条件,是因为太空中的真空状态,是因为星云中气体的那种低密度是人类几乎不可能制造的,哪怕在实验室里。 如今我们知道了存在于太空中的很多种元素,它们的状态是我们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下见不到的。日冕素(Coronuim)是早年间的另一种假冒元素,到头来却只是失去了十三个电子的铁。当这些原子被激发到一种高能状态——也就是吸收了一定能量之后,回到低能状态的唯一方式便是发射一个在其他情况下都发射不出来的光子。它们如果分布得更加密集一些,就会彼此碰撞来降低能量了。哪怕到了今天,人类能够制造的最强的真空仍旧不能让这些原子达到在星云中的那种低密度。基于这个原因,它们发射的那些光谱线实际上被称为“禁线”,而且只在太空中或者地球高层大气中发现。这是从事天文的又一个理由:有些禁忌之光在地球上是哪儿都瞧不着的。
2012年-7月-23日
1246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