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每日阅读
生活
技术
随笔
申请链接
登录
搜索
【更换系统,WP再会】
【给我留言】
登录
搜索
ayou
中年互联网混子,现居苏州,曾经技术型宅男一个,
爱好吃,爱好睡,体制外,爱岗敬业,
遵纪守法,头发短,见识短,伪Geek,毫无城府。
累计撰写
1516
篇文章
累计收到
16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首页
资讯
每日阅读
生活
技术
随笔
申请链接
登录
存档于 【201302】 的文章
2013-2-26
AYOU无线热点
欢迎使用菁英公寓AYOU免费无线热点
2013年-2月-26日
549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3-2-23
且看官二代的神八卦...
http://t.cn/zYNndLN
2013年-2月-23日
1510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3-2-19
科学家开发DNA硬盘 1克DNA可以储存2PB的数据
英国研究人员用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储文本文档、图片和声音文件等数据,随后完整读取。研究人员称,DNA作为数字存储介质,容量大,读取方便,便于保存,保存时间长,堪称“完美”。不过,这种“基因硬盘”现阶段成本高昂,无法普及。 英国广播公司23日援引研究小组成员尼克·戈德曼的话报道,DNA分子是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密集存储介质,1克DNA能够存储大约2拍字节,相当于大约300万张CD。 据悉,DNA存储数据的关键是DNA碱基。DNA有4个化学基团,即核碱基,它们按照特定顺序排列,组成遗传信息,指导生物体生长发育。 研究人员开发的DNA数字存储系统同样利用这4个碱基“字母”,开发定制代码,完全区别于生物体所用“语言”。当复制一份计算机文件时,DNA数字存储系统首先把硬盘信息中的二进制数翻译成定制代码,然后借助标准DNA合成机器制造出相应的碱基序列。这一序列并非一个长分子,而是多个重复片段,每一个片段携带一些索引细节,明确各自在整体序列中所处位置。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用来读取生物体DNA的标准设备可以读取信息,当即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研究人员认为,一些不常用却需要保存的信息,譬如政府文件、历史档案等,尤其适合用DNA存储,而且DNA存储保存时间可能长达数千年。不过,现阶段用它来存储信息“惊人的昂贵”,但随着技术发展,“基因硬盘”有望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3年-2月-19日
1475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3-2-7
我的微信公众帐号开通了,欢迎大家关注!
打开手机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者直接搜索“ayoushuo”即可添加。
2013年-2月-7日
435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3-2-7
拿生理学证据说话,老人更喜欢平板电脑
以往总觉得老年人更喜欢阅读纸质读物,但研究人员通过生理学测试发现:其实老年人从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阅读设备中获益更多。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最新发布在开源期刊Plu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相比阅读纸质读物,老年人用平板电脑之类的电子设备阅读起来更不费劲儿。本项研究由来自德国美因茨大学、哥廷根大学和马尔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在过去,绝大多数调查都显示:在阅读介质选择上,人们更喜爱纸质读物,而不是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等电子设备。而在本次研究中,科学家们决定从源头来找出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他们通过监测人们在阅读和处理信息时的神经活动来判断人脑对这三种阅读介质的偏好程度。最后他们发现,虽然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在被问及“喜欢用什么方式阅读”时都会坚定地选择纸质读物,但是当他们比较了眼球活动和大脑活动情况后,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大脑更加喜欢有背光的电子阅读设备,比如平板电脑。 研究人员在测量时主要考察了两个参数:读者对三种不同阅读介质形成视觉定位(即“注视”状态)所需的时间,以及其大脑活动的脑电图扫描结果。后者可以间接显示读者的大脑对阅读内容形成认知所需的处理过程总量。 上图显示了读者大脑活动的脑电图扫描结果,下图显示了读者对三种不同阅读介质形成视觉定位所需的时间。两项参数均取中数统计。图片来源:Kretzschmar F, Pleimling D, Hosemann J, Fussel S, Bornkessel-Schlesewsky I, et al. (2013) Subjective Impressions Do Not Mirror Online Reading Effort: Concurrent EEG-Eyetracking Evidence from the Reading of Books and Digital Media. PLoS ONE 8(2): e56178. doi:10.1371/journal.pone.0056178 如上面两张图片所示,经过统计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在两项主要参数的考察中,21到34岁年轻人的相关参数并没有因为阅读介质的改变而产生明显的变化。而60到77岁的老年人则明显在平板电脑上阅读时有更短的视觉定位时间和更少的大脑处理活动。研究人员总结说,这可能是由于背光显示屏能够提供更好的文本分辨力。虽然无论是在哪种介质上,受测人员都可以无障碍理解所阅读的全部内容,但是根据上述生理学测量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显然更受益于平板电脑这种拥有增强视觉反差功能的电子阅读设备。 信息来源:EurekAlert! 相关论文:http://dx.plos.org/10.1371/journal.pone.0056178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2013年-2月-7日
1014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
2013-2-7
关于感冒,你的认识都对吗?
着凉了,就会感冒吗?你感染的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吃感冒药有没有用?要不要服用抗生素预防病情加重?如果以上你都不确定,你的感冒知识库可能需要下载一个补丁包哦! 图片来自网络。 多数时候,我们感染的都是普通感冒,翻翻《哈理森内科学手册》,更专业的医学名字是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编辑吐槽:是个可供装X的词儿),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各种病毒引起。其主要症状就是急性、温和的鼻粘膜的卡他(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但越是常见,有些误区可能就越不容易察觉。譬如:在对家人或是朋友表示关心时会说的那句“小心着凉,别感冒了”;感冒了很难受,总觉得要吃点药来治一治,好让感冒快点好;或者直接来一板抗生素,既杀了病毒,又预防了细菌,才是高效治疗……来看看你的知识库是不是需要下载个补丁吧。 着凉,所以感冒? 有关着凉与感冒的关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基于多数研究,很多现代病毒学教科书认为寒冷和感冒不存在因果关系。至于为什么感冒会表现出和季节有关,最常见的解释是,低温环境下,人们会更多地集中在室内,通风条件也很差,让病毒更容易传播。另外,冬天的湿度比夏天要低,而很多感冒病毒在低湿度的环境下生存得更久。 不过也有研究指出,低温虽不是感冒的原因,但可能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让没有症状的感染者病情加重。但这个研究中,感冒症状并不会立即出现,因此同样不支持“冬天打湿头发出门,回来就感冒了”,或是“晚上没有盖好被子,早上起床就会感冒”这样的民间观点。(有关着凉与感冒的关系,详细内容请看:着凉了,我会感冒吗?) 普通感冒?流感? 流鼻涕、鼻塞、咳嗽、浑身难受(作者吐槽:以及不想上班),“感冒”总有这样的糟糕体验,可这症状到底是普通的感冒还是可能致死的流感,下表可以帮你理解: 另外,普通感冒通常是散发,而流感则常常是大规模爆发。但由于普通感冒和流感在症状上的相似性,光凭症状就准确区分二者对于普通人来说依然是很难的,怀疑是流感的话还是上医院做个检查更放心。 感冒真的能无需用药自然好? 普通感冒的病原体有200多种,全都是病毒,也就没有“细菌性感冒”这回事,而且只有0.5%-2%的普通感冒可能继发细菌感染,所以,如果患上感冒,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抗细菌的抗生素是派不上用场的。 普通感冒有自限性,病程7-12天之后自然会好,普通的感冒药可以缓解症状,但并不会缩短病程。如果吃抗生素,不仅不缓解症状,还得额外担负抗生素的副作用风险。因此说,患普通感冒后,一般不用专门治疗,注意休息、营养,必要时使用用对症药物缓解鼻塞/发烧/疼痛等症状让你好受些即可。 至于有些人担心的普通感冒会变成更严重的疾病(如肺炎、脑炎等),其实是没什么道理的。肺炎有很多种,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为首的一大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等等等,脑炎也有很多种,病原体里细菌病毒都有。而普通感冒多是由鼻病毒引起的,没有“变成”谁这么一说。 而且,病原体致病说到底都得突破免疫系统的防线,感冒如果很严重,大大削弱了免疫抵抗能力,又接触到了致病菌的话,的确有可能发生肺部甚至脑部继发感染感染的情况(脑炎多见于小儿),这也是肺炎成为对人体打击更重的流感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 防胜于治,但你防的方式对吗? 普通感冒没药可医(也基本没必要),流感虽有抗病毒药物可用却来势汹汹,对待这俩还是预防来得更有效。 勤洗手。普通感冒和流感病毒大部分是通过接触传播的:患者的鼻涕等分泌物里含有病毒颗粒,接触到电话、键盘、门把手等处之后,其中的病毒能保持活力好几小时。如果接触了被污染的东西又没有洗手,那就有可能在无意中通过吃饭、揉眼、挖鼻屎等动作把病毒送进自己体内,然后中招。打破这个传播链的手段除了让患者讲卫生乃至隔离之外,很显然清洁自己的双手,消灭可能的污染也非常有效。如果没有条件冲洗双手,含有酒精的免洗消毒凝胶是不错的替代品。 戒烟戒酒勤锻炼。香烟能直接伤害呼吸系统,过量的酒精则是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都会增加感染的概率和患病的严重程度。而适度的有氧锻炼不仅能增强身体的运动机能,更能提高自然免疫的能力——说到底,越是健康,就越不容易被病原体打倒。 提高免疫系统的战斗力。这里说的可不是“冷水洗脸/洗澡提高免疫力可防感冒”这种路边小贴士,免疫系统是靠识别病毒特征,制造抗体进行反击来战胜病毒的。一盆冷水不仅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提升,还有可能让血压激增,给高血压和心血管病人增加不必要的风险。真正加强免疫系统对流感抵抗力的是流感疫苗,把灭活或是减毒的没有战斗力的流感病毒样本送进人体,免疫系统会把它识别出来当靶子打,记住病毒的特征并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样在真的遇上流感病毒入侵的时候,免疫系统能作出快速而强力的攻击,就算不能完全避免病毒感染,也能有效减轻流感造成的后果。 顺便提一下,因为普通感冒有200多种病毒,且引起的症状轻微,没有疫苗,也无需疫苗,但可别因为疫苗,就相信维生素C可预防感冒的流言,这种方式不靠谱。(详情请看:维生素C预防感冒靠谱吗?) 参考资料: CDC:Common Cold and Runny Nose WebMD:Cold, Flu, & Cough Health Center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2013年-2月-7日
954 阅读
0 评论
历史文章